「烏犬排練間」第九十九期:荷包跟雞權的兩難
要把滷肉飯提升到下一個境界,除了米要粒粒分明之外,我個人的講究就是在飯上放一顆半熟荷包蛋。荷包蛋必須外皮有點焦,但是當筷子插進去的時候,濃濃的蛋黃要能夠流出來。焦香的蛋白、黏稠的滷肉、粒粒分明的米飯之間,流動的蛋黃連接起所有的味道,是頂級的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饗宴!
要把滷肉飯提升到下一個境界,除了米要粒粒分明之外,我個人的講究就是在飯上放一顆半熟荷包蛋。
荷包蛋必須外皮有點焦,但是當筷子插進去的時候,濃濃的蛋黃要能夠流出來。焦香的蛋白、黏稠的滷肉、粒粒分明的米飯之間,流動的蛋黃連接起所有的味道,是頂級的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饗宴!
自從有了小孩以後,會很在意食材是否健康。當我們買蛋的時候,子玲會問:
「會不會便宜的蛋沒有煮到全熟會不健康?
「便宜的雞蛋裡抗生素或生長激素比較多?」
不論走進傳統市場、又或是走進全聯或家樂福,雞蛋區的品種跟價錢也差很多。我是沒有指定要哪一家雞蛋的那種消費者,但總是會挑中價位的雞蛋。似乎中價位的雞蛋比較能符合健康又省錢的目標。
前陣子看見一篇報導,真的有點顛覆了我對雞蛋品質的認知:就是雞蛋的價格比較高,並不是雞蛋本身營養有何不同,而是飼養方式的不同1,也就是「雞權」。
雞權簡單來說就是雞的友善生存權。雖然雞都要下蛋,但是在雞還活著的時候,牠生活的空間是否合宜、以及牠吃的食物是否適宜,這是雞權的一些注重方向。
關於在生活空間的雞權:有的是讓雞在室外跑來跑去 ; 有的是把雞養在室內 ; 有的是把雞關在籠子裡面。食物面向的雞權:有的讓雞吃有機飼料、有的是讓雞吃基因改造飼料、甚至有的廠商會讓雞吃含有葉綠素的食物,希望牠下蛋的時候裡面也含有葉綠素。
最貴的雞蛋,當然就是雞活著的時候,是每天在戶外跑跑、吃有機飼料。而最便宜的雞蛋,就是這些雞被關在籠子裡,吃基改食物。蛋的售價很直覺的反應了雞的生活型態。
根據報導內容,就營養成份而言,其實沒太大差別。就算標榜有葉綠素的雞蛋,那對消費者來說也有一個矛盾:我們吃雞蛋是因為補充蛋白質啊?如果要真的補充葉綠素,為何不直接吃菠菜就好?
當認知到這一點之後,當我再去挑選雞蛋時,赫然發現我陷入一個兩難:當我花更多錢買貴一點的雞蛋時,我買的不是營養、是雞權!
我非常在意人權,也很容易共感!但雞權⋯⋯(陷入長長的思考)
歡迎與我分享你的看法。
外盒或蛋殼編號出現「O」:有機生產;外盒或蛋殼編號出現「F」:放牧生產/室外飼養,蛋雞可自由走動;外盒或蛋殼編號出現「B」:平飼生產/蛋雞在室內平面飼養;外盒或蛋殼編號出現「E」:豐富化籠飼;外盒或蛋殼編號出現「C」:一般籠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