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北市衛生局的「青字計畫」進行之前,我們與三個地院的保護官們討論許久。究竟這些高風險青少年們最需要的是什麼?在這個問題上,大家意外的有共識,他們需要「情感教育」。
如果用紅綠燈來譬喻,綠燈是一個少年最穩定的生命狀態,而紅燈則是觸碰到了法律紅線,那中間的黃燈區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每一個青少年都會清楚知道綠燈與紅燈的分別,但是在黃燈區時,為什麼會情緒失控?為什麼會自我放棄?為什麼會無法思考?為什麼會對自己的感受感到麻木?
我還記得剛讀心理系時,有位教授說了一句話:「一個人只要能跟身邊的人關係搞好,他的心理就不會出問題。」那時候聽到這句話,我還覺得怎麼可能這麼簡單?如果這樣,那幹嘛學這麼多的心理學理論?隨著年齡漸長,接觸到的人越多,才發現這句話的背後有多難。
在地院的課程裡,我們會問青少年一個問題:「在你的生命裡,有沒有讓你能信任的人?就是即使在最低谷,你知道他/她會站在你這裡幫助你。」面對這問題,通常會有一半以上的人腦袋一片空白,他們無法想到任何人。而且在這些孩子當中,一定會有一兩個少年會低著頭說:我只相信我自己。每次聽見孩子這樣說,我們心頭都會揪一下。接觸到越多類似的少年,就會越感受到在他們身體的刺青下,他們真正想要保護的是什麼。
「高品質的傾聽與好奇,是打開少年心扉的鑰匙。」
也因為如此,我們在跟這些少年們相處時,會用各種方法讓他們多說說自己的感受。有時用不同的顏色讓他們說說自己最近生活的心情、有時用戲劇遊戲來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喜好⋯⋯不是去跟少年們說大道理,而是專注的傾聽、好奇的提問。
隨著他們能分享的次數與內容越來越多,臉上表情也越來越豐富。當他們露出笑容時,就會看見,其實他們真的才十幾歲,雖然嘴上會說不相信人,但是他們心底都會渴望著有人能真正了解他、懂他、支持他,即使他們過去的生命裡與人的關係支離破碎。
在「青字計畫」裡,我們與新北市衛生局、地院的保護官們都有很深的共識。連續的課程只是開端,更重要的是讓少年們願意主動的接納更多的資源進入他們生命。我們透過藝術搭起橋樑,讓孩子們能沈澱下來看見自己的心,然後新北市衛生局與保護官們則提供其他心理相關資源給孩子-例如免費的心理諮商管道1。
高品質的傾聽與好奇,是打開少年心扉的鑰匙。「專注的傾聽」本身,就是一種療癒。不論這些少年們是碰觸到哪條紅線來到地院,最終的答案還是回到少年們的自由意志。只是,在「自由意志」的背後,他們是不是能坦然與訴說自己的感受、是不是能真的覺察自己生命的狀態、是不是真的在人我關係中有信任的人能一起整理自己的思緒。
回到青字計畫的精神,就是打開一個另類的小房間,然後在對與錯之外,有一片田野,我們在那裡與少年們相見。
除了地方法院的心理資源管道,新北市衛生局也提供免費的心理資源給需要的人,例如新北市愛滌生多元照護計畫。(https://www.health.ntpc.gov.tw/basic/?mode=detail&node=1342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