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烏犬排練間」第八十四期:點數人生
剛上小學不到一個月的女兒小脉,某天回家和我分享了學校的事:「馬麻,學校跟課輔班都會給點數。就是那種你考得好或功課寫得好,就會發給你點數貼紙,收集起來可以換獎品,像是玩具或跟校長合照 (?)。」
剛上小學不到一個月的女兒小脉,某天回家和我分享了學校的事:「馬麻,學校跟課輔班都會給點數。就是那種你考得好或功課寫得好,就會發給你點數貼紙,收集起來可以換獎品,像是玩具或跟校長合照 (?)。」
我心想,該來的來了,小孩進入體制後會有對於成人世界的觀察,和他們好好聊聊,能幫助理解成人的初衷和限制,也幫助孩子釐清自己的想法,根據現況去設計自己的行動。
「那妳會想要那些點數的獎品嗎?」我問。
小脉:「有的玩具看起來不錯,但跟校長合照就不太想了。」
我們母女倆大笑了一陣。
小脉:「不過我的問題是,一直這樣,如果突然沒有點數了,大家還會要學東西嗎?」
這真是一個好問題!跟小孩聊天常常都會有這種驚喜。我們針對這個問題聊下去,發現小脉對這題已有答案。她確實認為沒有點數,大家應該就不會再想學習了。
我想分享心理學中的「過度辯證效應」(overjustification effect) 來說明這個現象。這個經典實驗是這麼進行的,首先學者針對愛畫畫的幼兒們分成以下三組:
A. 告知畫完會有獎品。
B. 不告知有獎品,也可能意外獲得。
C. 畫完沒有獎品。
實驗過後兩週,再召回上述三組幼兒,然後測量他們自由畫畫的狀態。結果是:A組幼兒畫畫時間明顯縮短,而B、C兩組則跟實驗前沒有差別,很單純地享受畫畫。再問下去,A組的幼兒說:「我以前就是為了拿獎品才畫畫的。」
這個實驗導出的結果,被命名為「過度辯證效應」,就是因為獎賞的機制太「有道理了」,讓人很容易錯誤連結自己的行為動機。單純喜歡畫畫,變成「我是為了獎品畫畫」。
小脉會問點數這件事,也不是沒有原因的。半年前,小脉與我們經歷了一件「大事」,可以說是「反過度辯證效應」的實驗,到現在我們還很喜歡聊起。
小脉出生時就被醫師診斷為「低肌肉張力」。具體來說,會看到她協調性比同年齡的孩子差。舉凡跑步、拍球等動作,對許多孩子來說是本能,但對她來說都需要超刻意地練習。因此,少君為小脉尋覓了一個適合的直排輪教練團開的直排輪課程,於是小脉四歲起就「拜師學藝」開始練習直排輪。因為低肌肉張力的緣故,時常一般孩子單次上課就能做到的,她需要在大人的陪伴下,反覆摔屁股練習一個多月。幸好,總教練對孩子的愛與耐心超乎常人,能把動作步驟拆解得非常細,即使對象是孩子,他仍維持對專業訓練的要求。小脉到現在練滿兩年,晉級到了高級班,終於很有自信地擁有一項屬於自己的運動專長。
半年前某天,總教練宣布高級班的幾位孩子可以參加第一次的檢定了。小脉的夢想之一,就是成為像總教練ㄧ樣厲害的直排輪老師,我以為她會很興奮。當時,她正在練習一個檢定指定動作「後交叉」已經卡關兩個月。練習時不斷摔到四腳朝天。雖然遇到瓶頸並不是第一次,但這次她卻顯得異常緊張,似乎在隱瞞什麼?
在一次聊天中,她終於激動地說:「其實我連前交叉都不會!」
原來,那個指定動作是有必備基礎的,小脉之前是僥倖的完成了前交叉動作,製造出她已經學會的假象。小組教練於是以為她可以進階練習更難的動作。她一直知道自己是混過去的,但時間一久,要回頭去練基礎覺得很丟臉,怕同學或老師在心裡嘲笑她。
一聽到這個心情,我們馬上稱讚她的誠實,並且一起討論出克服丟臉,又可以練好基礎的方案去和總教練討論。過程中,用戲劇扮演、畫繪本來整理她的學習過程。最後,通過了中級檢定!
最近,家中長輩提出:只要小脉考100分,我就會給她一點零用錢喔。
傳達給小脉時,她回答:「不用啦,就像直排輪檢定ㄧ樣,我不是為了獎狀努力的,而且,我也不知道會有獎狀啊!」說完,露出了一個掉了乳牙的大笑容,看起來真是帥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