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兒上了小學二年級,每當我看見她的考試卷跟課外讀物,都會有種自己跟不太上小孩成長的感覺。比如說,最近她吃飯的時候在問我什麼是「元素週期表」?子玲跟我都吃了一驚:「妳怎麼會知道元素週期表?」
原來,是她的課外讀物(她外婆幫她訂的康軒雜誌)裡面,有用圖畫介紹元素週期表。她看來看去看不懂,要我們解釋給她聽!
我想發揮我身為理組(?)的實力,努力解釋什麼叫做「元素」:為了顯示自己曾經讀過書,我還寫了水被電分解之後可以產生氫氣跟氧氣的化學式給她看。等到我整個說明完成,小脉微笑看著我說:「爸爸,你說的每一個字我都聽不懂耶!」
同樣的問題,常常發生在我們生活當中:「爸爸,什麼是 AI?」、「爸爸,餐盒的餐是什麼部首?」、「爸爸,你可不可以算一次 109 減 38 的算式給我?連驗算的算式也要寫給我看喔!」。
每個問題我都會很認真地回答她,但常常遇到挫折,因為有很多題目我也不知道怎麼辦。又或是我寫出我的算式,但她會告訴我學校不是這樣教,我寫的她看不懂。
現在的我是42歲,我常常會覺得自己卡在世代知識結構的中間:我不知道我二十年前學的東西現在還用得上嗎?我也不知道二十年以後的世界是否會遠遠把我甩開!就像小脉會常常跟我說:「爸爸,我們現在就要開始做什麼什麼,不然以後我們就會被 AI 取代了!」
天啊!我記憶裡自己的小學二年級還在吃鼻屎吸引同學注意,而我女兒則是在想 AI 是否取代人類!
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過,下一代的人類在理解事物跟處理資訊是跟我們(?)完全不一樣的,甚至他們能更接受新的維度(?)。
我覺得這好像也不是代溝,而是在大腦發育的過程裡,腦神經的刺激與連結是跟隨著時代在改變的。在這一方面,我很好奇、但不知道怎麼分辨跟深入想下去?
但至少,我女兒跟我在食物上是沒有斷層問題,她對食物的喜好,都還在我可以理解跟預測範圍以內。只是,會不會二十年後,我女兒對世界的理解會跟我完全不一樣,而我唯一可以跟我女兒的對話就是:「女兒啊,今晚要不要回家吃飯?爸爸煮哨子麵給妳吃。」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