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個重度漫畫迷。從國中開始每天至少會待在漫畫店一小時,遇到喜歡的漫畫,就會存起零用錢整套買回家收藏。現在我的漫畫閱讀風格屬於懷舊。也不知道是否只是回憶最美,還是事實如此?(應該是前者)總覺得以前的漫畫遠比現在的好看。當時每週最期待的就是《寶島少年》的出刊日。連載的有《神劍闖江湖》、《鐵拳對剛拳》、《火影忍者》⋯等作品,陪伴我度過難熬的青春期。除了《寶島少年》的日本漫畫連載,天下畫集、天子傳奇等港漫也是我的菜。那時候漫畫的題材好多,多到讓我能沉浸到許多不一樣的世界裡。
如果沒有漫畫的啟蒙,我現在可能無法走進編劇的世界裡。
只是,現在的漫畫對我而言,說故事的方法空泛很多。不知道是不是被輕小說、電影與動畫影響太多,現在的漫畫少了一種反覆閱讀的嚼勁。昨天,拿起許多沒看的《獵人》再看一次,心情還是很激動。感嘆富樫義博怎麼有辦法把故事描寫得這麼好!
小學時,班上同學流行用《幽遊白書》的墊板。但我一直到到國中,才接觸《幽遊白書》的漫畫,後知後覺的認識當時同學墊板上的人物。仙水忍那一段真的好好看呀!而到了高中時期,我才算看懂《靈異E接觸》在說什麼故事。再之後的作品《獵人》,則是一開始連載的時候就在追,現在在等待新大陸探險的展開!
《獵人》漫畫裡,蟻王篇最讓我感到著迷。蟻王一出生就是嵌合蟻的王,站在整個種族的頂點。富樫義博在刻畫這個絕對王者時,賦予了牠從出生就在好奇自己的終極關懷:「我為何出生在這世界上?」
因為一出生就在頂端,強與弱對蟻王已經失去意義。他最後唯一在乎的,是與另外一個人在棋局裡展開的世界。那個人,是一個體質弱小又全盲的人類女性小麥,而小麥唯一覺得活在世上幸福的時刻是下棋時。
當看到小麥與蟻王的最後結局時,我哭了、子玲也哭了。然後我們就把自己女兒的名字取為「小脉」(音同「麥」)。我們希望她在未來活著得時候,也能知道自己為什麼誕生在這世界上。
以前在看《獵人》時,我的關注焦點都在主角小傑跟奇犽的劇情線。但昨天再閱讀一次時,發現自己被蟻王篇裡每一場戰鬥的心理刻畫震撼到起雞皮疙瘩!這些劇情的刻畫,富樫義博明顯地受到《劍豪生死鬥》影響,他把每一個角色在生死那一刻的思緒不斷放大、再放大。所以在每一場戰鬥裡,完全可以感受到任一個角色最幽微的生命意念,輸贏已經不重要了。
雖然現在《獵人》還在連載(大概一年5話的進度),但小傑與奇犽的故事其實早已經(暫時)結束了。我甚至不知道富樫義博打算怎麼突破自己,讓酷拉皮卡至少先能下船!
但也許正如他說的:獵人重要的是享受過程。
從這個觀點來說,這部漫畫可能永遠不會完結,就跟《第一神拳》(還有人生)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