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跟七歲小孩談二二八?
上週放二二八連假前,七歲的小脉問我:「爸爸,二二八是什麼?是大地震嗎?」然後,她繼續說:「奶奶說二二八紀念日很無聊,為什麼她這樣說?」
我聽到女兒這樣說,當場愣住。於是有點激動的回應她:「二二八紀念日怎麼能用無聊去形容?有人殺人、有人被殺,我們能說這種事很無聊嗎?」

小脉似乎理解了些,於是繼續追問:「那二二八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」
當她這樣問我,我心裡很多複雜的情緒與思辨:「要如何跟她說明我跟她奶奶的立場究竟不一樣在哪裡?」、「我要如何讓七歲小孩聽懂二二八事件的前因後果?」、「現在回看二二八事件能帶給七歲小孩怎樣的思考?」
「二二八」不過就是三個數字,但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脈絡卻相當複雜。更何況,我自己的爺爺奶奶就是1949年跟隨國民黨軍隊逃到台灣來。不論是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來說,我都不希望直接讓女兒直接去質疑愛護她的奶奶。
我先試著去網路上找給兒童看的二二八動畫,但是內容我並不喜歡⋯⋯。因為給兒童看的版本,會把事件簡化成幼兒能懂的故事,它把事件聚焦在窮困的人賣私菸,但被當時的警察抓,而後引起後續的衝突。這樣的故事版本,也許可以在五分鐘內聽完,但要教小孩什麼?我們要同理窮困的人?還是政府跟人民應該好好彼此了解跟溝通?
小脉大約是2/26問我這問題,我請小脉等我兩天讓我備課。然後在這兩天裡,我試著搜尋了許多不同立場與各種面向的資料,看看能不能試著用我的觀點,來讓一個七歲小孩聽懂二二八事件。
真的很難!
因為我不希望只描述事件發生的當下的起因故事,也不想直接告訴她死了多少人、他們是怎樣被殺的。我希望小脉能建立一個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當時的社會脈絡,所以我先從甲午戰爭之後,台灣被日本殖民50年開始說起。
我是編劇,所以我還是會根據三幕劇的邏輯(觸發、衝突、結局)出發。只是那個觸發,我不想定義成是販售私菸被抓,我希望把觸發點拉到國共分裂、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國共內戰的時空背景。只是,想要從這些層面去訴說一個故事,難免遇到很多名詞解釋。比如說:什麼是割讓?什麼是殖民?什麼是共產主義?什麼是軍國主義?什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?什麼是對日抗戰?台灣被日本統治這五十年裡發生什麼事?同時間的中國大陸在發生什麼事?同時間的日本又在發生什麼事?
二二八事件不只是殺人與被殺,在事件的背後,承載了許多複雜的文化差異、地緣政治、政治理論思想以及不同版本的口述歷史。我甚至希望小脉未來在閱讀歷史的時候,腦海裡是能有時間與空間的圖像,有自己的獨立思考,而不是被灌輸誰是好人誰是壞人。
小脉也很有耐心,安靜地聽我講了40分鐘。但在這40分鐘內,我才努力地剛講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在中國大陸的國民黨政府派陳儀接管台灣的時期⋯。然後發現小脉已經聽不下去了。開始轉移話題,問我晚餐要吃什麼?
今年的二二八紀念日,我只能把故事從1927年說到1945年。「啊~原來這是一個必須花很多年才能教的事件!」看著小脉,我不禁這樣想。如果我希望讓她真的知道二二八發生什麼事、為什麼會發生,我的課綱要設計好幾年。
也許今年只能講到1945,但明年要再帶她去一次人權博物館、後年帶她去大稻埕⋯⋯。
這不是一次能夠講完的故事,而是需要反反覆覆從不同角度思辨的過程。也許需要五年,甚或十年。認識自己的身世,是一個人生而為人的根本。